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趙昕)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使用非法手段討債就可能把自己“送進”監(jiān)獄。近日,岳塘區(qū)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非法拘禁案件,被告人張某、馬某分別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七個月,被告人馬某師被依法判處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
2017年1月,被告人馬某多次幫其姐姐馬某群向被害人馬某山催討債務,均被拒絕。2017年1月22日20時許,馬某得知馬某山在湘潭市某麻將館打牌后,便租賃了被告人馬某師的小車,糾集被告人張某一起前往麻將館,在找到馬某山后,將其帶上了租賃的小車。在車內,馬某逼迫馬某山還錢并用拳頭毆打馬某山的頭部,馬某師見狀仍按馬某的指示駕駛小車將馬某山帶至湘潭縣某村,馬某山無奈之下借款一萬元轉賬至馬某名下某銀行賬戶后,馬某又逼迫馬某山重新出具了一張欠馬某群16萬元的欠條,并要馬某山支付車費500元給馬某師。2017年1月26日,馬某山到湘潭市某醫(yī)院治療,診斷為多次軟組織挫傷。經鑒定,馬某山所受頭皮挫傷構成輕微傷。
馬某主動投案,張某、馬某師被抓獲到案后,均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馬某賠償了被害人馬某山損失人民幣一萬元,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馬某為索取債務,糾集被告人張某、馬某師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具有毆打情節(jié),三被告人的行為均構成非法拘禁罪。在共同非法拘禁犯罪中,馬某的行為對犯罪的完成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依法應按其所參與的全部罪行處罰;張某的行為對犯罪的完成起次要作用,馬某師的行為對犯罪的完成起輔助作用,二被告人均系從犯。馬某主動投案,并如實供述了犯罪事實,系自首,且賠償了被害人損失,取得了被害人諒解;張某、馬某師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三被告人均自愿認罪認罰,法院決定對三被告人均從輕處罰。根據三被告人犯罪的事實、情節(jié)、性質、認罪態(tài)度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相關條款之規(guī)定,對三被告人作出上述判決。
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在此提醒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fā)生債務糾紛時,要以合理合法、互相禮讓原則協(xié)商處理,或通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法院訴訟等途徑來依法維權。切勿因討債心切而一時沖動、做出不理智行為,如果為了催討正常債務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持續(xù)時間超過24小時的,或者在非法拘禁他人時,實施捆綁、毆打、侮辱等其他情形均可能構成非法拘禁罪的情形,甚至可能會觸犯搶劫罪,倘若如此,則不僅可能無法及時、有效討回欠款,還要因此承擔刑事責任,得不償失。
一審:李林俊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責編:李林俊
來源:湖南法治報